查看原文
其他

《一个粗瓷大碗》(三上27课)教学实录及评析

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-01-10
 更多小学语文名师课例,请点击阅读
部编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视频集锦3~6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至八单元名师经典课例(视频、设计、课堂实录)陈静《 司马光 》(三上24课)教学实录
蒋军晶《灰雀》(三上25课)视频
虞大明《手术台就是阵地》(三上26课)教学设计及评析冯栎钧《西门豹治邺》(四上26课)视频赖丽珍《纪昌学射》(四上27课)视频赵志祥《古人谈读书》(五上25课)视频江海花 《习作:围绕中心意思写》(六上第五单元)王铁青《书戴嵩画牛》(六上22课) (评点:陈宝铝)吴勇《习作:我的拿手好戏》(六上第七单元) (评点:瞿涛)


《一个粗瓷大碗》(三上27课)

教学思路及评析


      本文根据微信公众号“小学语文教学杂志”的原创文章整理而成,原文题目是“教学设计|史梦婕 邱明莉:四读四讲,将红色精神植入学生心田——《一个粗瓷大碗》(三上)教学设计及评析”,发表在《小学语文教学杂志》上。

      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及本人的评析如下:

      一、导入新课
      1.由学生熟知的南京市的几条路引出黑龙江哈尔滨市的南岗区一曼街,导入新课。
      2.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赵一曼的资料。
      3.教师明确本课学习方法——“你来学,我来帮”。
      【评析】
      实话说,我不提倡这样的“导入”。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,而且还让学生搜集了赵一曼的资料,“一曼”对学生来说已不是什么秘密,教师还要由南京“绕”到哈尔滨,问学生“一曼街”是纪念谁的,这样的问题完全是“为导入而导入”,没有什么价值。
      近期观看了许多名师的课堂视频,因为他们多是在外地上课,与学生不甚熟悉,所以课前一般都会有“热身”活动——注意,这并不是课堂的“导入”。等看到学生进入了状态,然后正式上课。他们上课,大多都是直接入题。
      我并不是反对“导入”,我反对的是没有价值的导入。这样的导入,我认为是白白浪费课堂时间。

      二、初读课文,识字解词
      1.阅读第一自然段,读到哪些信息?
      教师正音,学生展示。
      2.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?默读课文。
      3.学生展示,教师归类:
      (1)字词类:陈列 抗联 搪瓷缸子 橡子面 高粱 一顿饭 侦察  
      (2)内容类:
      ①赵一曼为什么不要通讯员送来的碗?
      ②为什么要把满满的一碗高粱米饭倒回去?
      ③老李为什么不吭声,眼含热泪?
      ……

      4.教师采取“小老师”的方法和借助图片的方法,相机指导理解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和多音字。

      【评析】

      这部分内容,作者指向了字词等基础知识和学生问题。作者通过第一自然段引出学生的“疑问”,然后扩展到全篇,将学生的问题进行了“分类”,并且对字词等基础知识采取“小老师”和借助图片的方法进行学习,学生所提的“问题”,也为下一环节的“自主探究”做好了铺垫。

      另外,教师“分类”思想的渗透我认为也是值得提倡的。分类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方法和能力;在分类之上,我们才可能去判断、推理,也才能形成决策。


      三、自主探究,感悟品质

      1.默读课文,边读边思考:哪些地方让你感动?然后以通讯员的口吻讲述粗瓷大碗的故事。

      学生展示,教师引领学生适度品读,感悟人物品质。

      2.猜读课文,以炊事员的口吻讲述粗瓷大碗的故事。

      自由朗读课文第7、8自然段,边读边想象:如果你是炊事员老李,你为什么不吭声,为什么眼含热泪?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动,以炊事员的口吻讲述粗瓷大碗的故事。

      教师适时小结:这就是赵一曼,时时刻刻心里想着战士们,与大家同甘共苦。即使在遇到危险时,她仍然心系战士,心系抗联。

      3.教师出示补充资料,学生默读,说说自己的感受:

      在与日军的一次作战中,赵一曼为掩护部队,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。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,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。在狱中,日本人动用酷刑,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。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,使用马鞭狠狠地戳她腿部的伤口。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,痛得几次昏了过去,仍坚贞不屈,没说出任何有关抗联的情况。

      4.演读课文,以七班战士的口吻讲述粗瓷大碗的故事。

      小组合作朗读第9~11自然段,读后讨论:

      (1)这个粗瓷大碗变成七班的菜盆了,七班的战士们用它吃饭时,会聊些什么呢?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演一演。

      (2)你认为赵一曼什么时候才能不“丢”碗呢?

      (3)这里的“丢”为什么要加双引号?

      5.诵读课文,以粗瓷大碗的口吻讲述粗瓷大碗的故事。

      (1)出示博物馆里粗瓷大碗的图片。这就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,这就是陈列其中的粗瓷大碗。请同学们带着对眼前这个粗瓷大碗的理解,深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。

      (2)以粗瓷大碗的口吻讲述粗瓷大碗的故事。

      (3)课后请以“粗瓷大碗,我想对你说”开头,写一段话,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
      【评析】

      无疑,这一部分是本节课最精彩的环节。作者用“四读”——默读、猜读、演读、诵读等具体可操的语文学习形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、深入文本,并以“通讯员”“炊事员老李”“七班战士”“粗瓷大碗”等多个身份,从多个角度来讲述赵一曼的感人事迹,使学生对“粗瓷大碗”故事的了解、对革命烈士赵一曼的认识逐层加深。“粗瓷大碗”这根红线贯穿“四读四讲”学习活动的始终,学生则在这根红线的引领下,触摸文本、深入体悟、建构语言、发展思维、升华情感。(部分内容来自作者原文)


      四、拓展延伸,总结课堂

      教师: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我们学完了,相信大家都和老师一样,沉浸在感动中。其实关于赵一曼烈士的故事还有很多,希望爱阅读的同学,课后读一读文章《我的母亲赵一曼》。爱看电影的同学,可以看看电影《赵一曼》。当然,你还可以查查资料,了解更多有关赵一曼成长、求学、和敌人做斗争的事迹。

      【评析】

      结课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,实现了课堂的有效延伸。

      建议将上一环节的“写作”作业放在这一环节,这样以来,作业中有读有看有查有写,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进行自主选择,作业内容更丰富了,也避免了上一环节作业出现的“突兀”。


      “教学设计|史梦婕 邱明莉:四读四讲,将红色精神植入学生心田——《一个粗瓷大碗》(三上)教学设计及评析”原文图片(链接附后):

    


      原文链接:《一个粗瓷大碗》(三上)教学设计及评析。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